頸肩痛頸椎病生活指導|洛陽微創(chuàng)治療|洛陽疼痛專科|龍門療養(yǎng)院
頸肩痛的生活指導
咀嚼食物需要上下頜牙齒接觸、切割和磨擦,口腔醫(yī)學將上下頜牙齒的接觸稱為咬合;把由牙齒咬合不平衡和不協調引起的病,稱為咬合病。咬合病的表現是多方面的,頭、肩、頸部疼痛是其中之一。
人的肢體大多數是對稱的:左右手、左右眼、左右耳……牙齒也有左右之分。在日常生活中,走路左右腳相互協調走路就不太容易累,左右兩只手共同完成一件事就不很辛苦。同樣,人的頭面部、頸部、肩部的左右都各有一對相同名稱的肌肉:顳肌、咀嚼肌、胸鎖乳突肌、頸闊肌。在神經的支配下,這些肌肉可以完成頭部的扭轉、抬頭、低頭、張閉口等運動,還產生動力并通過牙齒把食物咀嚼碎。一方面,上下頜牙齒接觸維持了正常的面下1/3(即鼻底到頦的距離);另一方面,上下頜牙齒左右兩側對稱性的接觸,也能維持神經、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而不產生疼痛。
人的牙齒一生都在不斷發(fā)生變化:從牙齒的萌出、磨損、齲病、牙周病,到失牙、牙、咬合習慣的形成及牙齒磨損等。這些變化對上下頜開閉口肌群及左右頭、頸、肩部的肌肉都會產生影響。例如,中老年人全口缺失牙而不鑲、一側缺失牙而長期用另一側咀嚼、牙齒咬合面磨損等,都可以導致頭、頸、肩兩側的肌肉、下頜關節(jié)的失衡狀態(tài)。這種狀態(tài)持續(xù)時間一長,就能導致頭、肩、頸部的肌肉疼痛。而面對頭、肩、頸部的疼痛,人們又往往到不同的???,如神經科、外科、內科、耳鼻喉科、骨科就診,得到的結論也是多種多樣:頭部有慢性頭痛、血管神經性疼痛,頸部有頸椎病,肩部有肩周炎等。這些專科的醫(yī)生往往只采取封閉、理療、按摩、藥物等對癥治療法,很少考慮從建立咬合平衡(諸如鑲牙、改變不良咬合習慣、建立正常的面下1/3的高度等)方面解決頭、肩、頸部的疼痛問題。而長期的慢性疼痛能給人帶來沉重的思想負擔。但是我們在臨床上可以看到,部分患者一旦建立了牙齒咬合平衡,慢性肌肉疼痛也會隨之消失或減輕。
1.注意防寒保暖
由于自然界的氣候變化,寒冷濕氣不斷侵襲機體,可使肌肉組織和小血管收縮,肌肉較長時間的收縮,可產生較多的代謝產物,如乳酸及致痛物質聚集,使肌肉組織受刺激而發(fā)生痙攣,久則引起肌細胞的纖維樣變性,肌肉收縮功能障礙而引發(fā)各種癥狀。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,特別是避免肩部受涼,對于預防肩周炎十分重要 。
2.加強功能鍛煉
對肩周炎來說,特別要注重關節(jié)的運動,可經常打太極拳、太極劍、門球,或在家里進行雙臂懸吊,使用拉力器、啞鈴以及雙手擺動等運動,但要注意運動量,以免造成肩關節(jié)及其周圍軟組織的損傷 。
3.糾正不良姿勢
糾正不良姿勢。對于經常伏案、雙肩經常處于外展工作的人,應注意調整姿勢,避免長期的不良姿勢造成慢性勞損和積累性損傷。
4.注意相關疾病
注意容易引起繼發(fā)性肩周炎的相關疾病,如糖尿病、【頸椎病】、肩部和上肢損傷、胸部外科手術以及神經系統(tǒng)疾病,患有上述疾病的人要密切觀察是否產生肩部疼痛癥狀,肩關節(jié)活動范圍是否減小,并應開展肩關節(jié)的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,以保持肩關節(jié)的活動度 。
5.對健側肩積極預防
對已發(fā)生肩周炎的患者,除積極治療患側外,還應對健側進行預防。有研究表明,有40%的肩周炎患者患病5~7年后,對側也會發(fā)生肩周炎;約12%的患者會發(fā)生雙側肩周炎;所以,對健側也應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。
省工人龍門療養(yǎng)院疼痛科
咨詢熱線0379—65958498 網址:www.lyttzk.com